扎克伯格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所謂的元宇宙,並不是什麼一本萬利的買賣,欲要在元宇宙上有所作為,不僅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還要付出公司發展上的諸多代價。此次Meta大幅度裁員,正是這種現象的直接表達。
很多人認為,Meta的大裁員是出乎意料的。這種出乎意料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裁員的大規模上,而且還體現在裁員的突發性上。因為在外界看來,縱然是Meta在元宇宙上的探索舉步維艱,縱然Meta開始讓資本對其失去興趣,但也總不至於會如此之快,如此大規模地開始裁員。然而,正是這些始料未及,最終才導致了外界對於Meta此次裁員的「摸不着頭腦」。
當Meta開始裁員,它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告訴我們,扎克伯格試圖通過元宇宙的方式來打開新的發展,試圖通過元宇宙來解決Facebook本身所面臨的困境和難題的做法幾近破產。盡管我們依然可以對未來Meta的發展抱有期望,但是,欲要讓Meta真正在元宇宙上有所作為,甚至重新復制其在Facebook上的榮耀,或許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復盤扎克伯格在元宇宙上遭遇到的滑鐵盧,我們可以對當時當下的元宇宙有一個較為確切的認識。以此為開端,我們可以為元宇宙的未來發展提供借鑒,並打開另外一條元宇宙的正確發展之路。
提及Meta,我們就不得不提及扎克伯格,提及它的前身Facebook。因為正是扎克伯格和Facebook才讓我們認識了Meta,並且認識到了元宇宙。或許,如果不是當初扎克伯格的振臂一呼,如果不是扎克伯格的全身入局,也不會有Meta的出現,同樣也不會有今天我們所見的大裁員。然而,正是有了扎克伯格,才讓Meta成為了Meta。
扎克伯格之所以會如此激進的投身到元宇宙的戰役里,之所以會將所有的希望全部都押注在元宇宙的身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曾經享受到把握一個風口帶來的所有榮耀。無論是Facebook的快速生長,還是個人身價的急速暴漲,都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可以說,扎克伯格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一旦把握了一個風口,所有的發展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於是,我們才看到了扎克伯格對於元宇宙的全力加注。不得不說,扎克伯格對於元宇宙的孤注一擲是把握了行業發展的風口和方向的。因為按照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元宇宙的確是一個必然的風口,的確是一個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按照這樣一種勢頭發展下去,扎克伯格完全有能力復制其在Facebook上的榮耀。
然而,僅僅只是看到了元宇宙的發展大方向還不夠,扎克伯格並未看到當時當下元宇宙的真實的發展狀態。同以往Facebook時期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成熟不同,現在的元宇宙完全可以用萌芽來形容,更為確切地說,元宇宙的萌芽都沒有出現,而僅僅只是一個概念而已。
如果在這樣一個階段就投身到元宇宙之中,如果在這樣一個時期都將所有的賭注全部都押在元宇宙的身上,勢必會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這是我們看到Meta在資本市場上一開始受到追捧,後來卻漸漸被拋棄的根本原因。因為資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僅僅只是用元宇宙的稚嫩來搪塞資本,勢必會碰得一鼻子灰。因此,如果我們要復盤Meta在元宇宙上的敗筆的話,錯誤地估計了元宇宙的真實的發展狀態,而僅僅只是將它與以往的互聯網做對比,無疑是不可忽視的那一個。
前段時間,馬斯克收購推特的消息引發了熱議。分析推特之所以被收購的根本原因,我們就會發現,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式的社交玩家們正在遭遇這樣那樣的困境和難題,無疑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對於推特、Facebook這樣的社交玩家們來講,找到能夠醫治它們頑疾的解藥,擺脫以往的發展困境,無疑是關鍵所在。如果一直無法找到解藥,它們必然會像推特一樣,始終無法擺脫被收購的命運。
扎克伯格之所以會如此激進地加持元宇宙,之所以會如此激進地將Facebook改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社交玩家們開始面臨着越來越重要的困境和難題。如何解決社交玩家們面臨的困境和難題,讓它們可以沖破現在的發展枷鎖,並且開始新的發展,無疑是每一個社交玩家必然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於是,當元宇宙開始出現,我們看到了人們開始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它的身上,並且試圖從元宇宙的身上來找到解決方案。
不得不說,通過元宇宙的方式來解決社交平台所面臨的痛點和難題,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然而,我們同樣要看到的是,社交說到底是流量的買賣,流量是社交的生命線。如果我們僅僅只是用元宇宙來解決社交的痛點和難題,而用戶卻對此並不買賬,甚至無動於衷,那麼,所謂的用元宇宙來解決社交難題的嘗試,無疑是一種自嗨。
事實上,扎克伯格正在進入到這樣一種怪圈之中。同以往Facebook的出現解決人們的社交痛點不同,Meta在解決社交痛點的問題上卻鮮有建樹,而僅僅只是將元宇宙當成了一個收割用戶和流量的工具。這一點,我們可以從Meta所發布的高價的頭顯上看出一些端倪。
盡管Meta發布的頭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用戶的社交痛點,但是,高昂的價格,則是將很多的用戶擋在了門外。當用戶不再使用Meta所發布的元宇宙的產品的時候,那麼,所謂的元宇宙或許僅僅只是變成了一個講給資本市場聽的游戲。同時,資本市場依然開始要看到自身的投入,究竟可以帶來多少回報的。如果用戶不買單的話,那麼,這樣的元宇宙的實踐,無異於一場自嗨。
可見,雖然元宇宙讓我們看到了解決社交痛點和難題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如果無法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而僅僅只是單純地站在元宇宙的角度來看待看待元宇宙,那麼,所謂的元宇宙無疑就是一個以扎克伯格為代表的推崇者們所進行的一場自嗨的游戲,而無法成為真正解決社交玩家們痛點和難題的解藥。
縱然是在當下的市場背景之下,我們依然還看到了有如此多的玩家投身到元宇宙的洪流里。在這些玩家當中,有互聯網時代的失利者,有懷揣着創富夢想的創業者,有不甘落後的傳統玩家。人人皆談元宇宙,事事皆可元宇宙,儼然成為了一種潮流和趨勢。一時間,元宇宙似乎成為了所有人的「玩物」。
不得不說,元宇宙的確是可以為我們帶來巨大的發展的;不得不說,元宇宙的確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巨大的財富的;不得不說,元宇宙的確是可以解決我們的諸多問題的。然而,這並不代表着元宇宙是萬能的,更不能表明元宇宙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做的。簡單來講,元宇宙,並不是所有人的「玩物」。
扎克伯格的敗筆,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曾經,扎克伯格將元宇宙看成了挽救Facebook困境,贏得資本市場的解藥,但是,殘酷的現實卻告訴他,所謂的元宇宙並非僅僅只是一個概念,更不是一個噱頭,同樣也不是僅僅只有Meta一家公司就可以單獨吞下的大蛋糕。欲要做好元宇宙,欲要讓元宇宙的發展真正步入正軌,欲要讓元宇宙擺脫對於資本市場的依賴,需要的是多方的合力和加持。
說白了,元宇宙並不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做的存在,元宇宙並不是一個人人都可以說的存在,它考驗的是玩家們的綜合實力,它考驗的是玩家們的規模優勢。如果一個玩家,哪怕是像Facebook這樣的巨頭,想要單獨吞下元宇宙的大餅,勢必是無法如願的。因此,所謂的元宇宙,並不是所有人的「玩物」,更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春秋大夢」。只有真正站在更大的視角,只有從更廣的視野來看待元宇宙,來尋找元宇宙的發展之道,才能將元宇宙的發展帶入到正確的發展軌道里。
這是我們後來看待扎克伯格和曾經在元宇宙市場上的對手——微軟,重新站在了一起的根本原因。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